一名女记者眼中的媒体世界:大学毕业两年的杨蔓,一心向往北京,向往北京的媒体,向往北京的文化艺术圈。她从“实习记者”开始做起,慢慢了解了北京五光十色的媒体圈,青春、爱情在复杂的生活中迭宕起伏,故事催人泪下。杨蔓在新闻理想与爱情理想的思考中,永远都面临着艰难的选择。她的挣扎也一定是你的挣扎,她的快乐也一定是你的快乐,她的经历是20世纪90年代一群人的经历…… 第1节:自序 但愿成长伴随我们一生
但愿成长伴随我们一生
(自序
开始动手写这本小说的时候,是2005年年末。当时距我第一次去北京正好10年。
是因为想起了10年前的那个深秋,我一个人张皇无助地站在北京街头的情景,想起很多事情,觉得再不写不行了。
写,是对过去日子的一个总结。是成长开花,最后结的那个果。
但这小说不是自传,是小说。好友洁尘读后,说:“这是精神自画像啊。”
我觉得这个评价很中肯。我不是小说主人公杨蔓,但杨蔓的身上,是以前的我和许多初涉社会的人的影子。在二十多岁,大学毕业后,我们进入社会,慢慢成长。
所以,当很多人问我:“你这本小说是哪种类型啊?”
我都说:“是成长小说。”
这部成长小说,不是人们一般说的,那种青春期的成长小说,不是校园里的成长小说。写的是成年以后的成长。我认为,成长,不仅仅会发生在青春期,不仅仅只伴随身体成长。有的人青春期结束,人就定型了,不再成长,此后漫漫一生
(自序
开始动手写这本小说的时候,是2005年年末。当时距我第一次去北京正好10年。
是因为想起了10年前的那个深秋,我一个人张皇无助地站在北京街头的情景,想起很多事情,觉得再不写不行了。
写,是对过去日子的一个总结。是成长开花,最后结的那个果。
但这小说不是自传,是小说。好友洁尘读后,说:“这是精神自画像啊。”
我觉得这个评价很中肯。我不是小说主人公杨蔓,但杨蔓的身上,是以前的我和许多初涉社会的人的影子。在二十多岁,大学毕业后,我们进入社会,慢慢成长。
所以,当很多人问我:“你这本小说是哪种类型啊?”
我都说:“是成长小说。”
这部成长小说,不是人们一般说的,那种青春期的成长小说,不是校园里的成长小说。写的是成年以后的成长。我认为,成长,不仅仅会发生在青春期,不仅仅只伴随身体成长。有的人青春期结束,人就定型了,不再成长,此后漫漫一生