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 首页 > 电子书 > 传统言情

《知君用心如日月》

《知君用心如日月》
小说大小:
小说语言:简体中文
更新时间:2017-07-23
手机下载:允许
是否连载:全集
运行环境:安卓/iPhone/iPad/Kindle/平板
书籍作者:
快速分享:
内容简介
  古典人物画的深婉曲意:知君用心如日月(全文) 作者:杨紫陌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   从来没有一本书,这样阐述画意。从来没有一本书,可通过一幅画,让我们走到古人的生活里,如此气安而静,如此丽色闲情。
  本书以特有的角度,对宋元明清以来的传世名画中的场景及人物、故事细细品赏,那时人语欢颜,那时深巷庭院,宛然历历在目。幽亭绿苔中的纤纤足痕有多少被淹没的心事,多少曲尽的心意,英雄悲情,红颜老去…皆被作者用深婉的情绪一一品读出来,文字悠柔,意境幽微,亦古亦新,亦华亦素。
  世俗的画从此有了厚重的生命,有了人世的三味。   
  第一部分 但是相思莫相负  
  只恐夜深花睡去(前言)  
  古诗有“蜻蜓飞上玉搔头”,我此时好比那只蜻蜓,从园中池塘飞过来,恰好落在美人头人,相互之间唯有一种惊艳与喜悦。我与画即是这样两两无心。 不经意间却沉淀了一种深厚的美感,今终成十万字。可成书。
  读画多年,总喜欢对着他们(她们)浮想。但又无头无绪。后来,我就把这些心情写成了字,日日收集在这本《知君用心如日月》里。我读画从不涉艺理,只凭一种相知的缘,对着画,有感觉,就好。所以此书收录的画皆为宋明清以来的大家手笔。其实,也不是为了读画,说来说去,还是为了让自己在浮华中求一种解脱,沉在里面忘了一切是一种解脱,珍重和修为自己更是一种大解脱,比如我看书写字,不经意间就写过了十万。再抬头看天时,已是秋意渐深,头上有宾鸿雁鸣。
  中国画缘源流长,人物画流派纷然,我不敢沉在里面,沉下去即会淹没。我读画读得纯粹而不合理法。昔日陶渊明有读书不求甚解,此语为我读画找到了开脱之言。陶公是大悟,我不过囫囵吞枣,但结果却是一个,不求甚解便看不透,看不透便有着无尽的美感。看人如此,看画亦然。知道得太多,会破坏初见时的惊喜与相知,所以我只愿身在此山中,云深不知处。能入我眼的画,我便对当时的一段历史有兴趣,走进去,拨开陈年的烟幕,看个究竟,这女子当是曾沐在怎样的风里。看看当时的社会经济,看看附着在上面的文化。世风日景便如长卷一样延伸开来,我惊喜,我从一张张展开在眼前的画里看到了那么多过往的人物背影,或苍凉或笑言,余味如琴。画里画外我能听得见街市肆声,深巷里的秋千人语,看得见深闺画堂春色艳,看得见深秋红紫溪水喧,这才是我最喜欢的。
  我在画坛外游走,其轻其浅又如蜻蜓点水,不愿多作考证,只怕那里太深邃消磨了那份好兴致,只怕太沉太重,我小女子担不起。写画却是画外之作,是感性的故事,一言一语一景一物只想与那个时代亲和,与眼前当下有一种无言的相契,即是我想要的。每章每篇都幽幽地诉说着画中的人物故事,以及那年那月那个女子的一腔深婉的曲意,一怀难铭的愁艳,那种欲说还休,欲诉还敛的幽柔,却如昭昭日月,照在彼时的天空。
  “但是相思莫相负”,是经历过再回晤时一声苍凉的祝愿。
  无论汉时的深宫纨扇,还是唐时的春风牡丹,曾经怎样的瑶台盛宴,怎样的曲尽心意,结局都逃不掉宿命的安排,终是孤凉地萎谢。那繁华历尽的最后一笑,那汉家陵阕的一点长夜寒灯,最是让人意丧而魂断。但也终有“红拂女”抗命的慷慨与壮阔,她是得了一人,便得了一切,完美得让人千古欣羡。牡丹亭上春花飞坠的一枕好梦,让人明白爱的深挚,可以使人生而死,死而生。
下载地址
    下载说明

    > 本站为非营利性网站,且提供web页面服务,并不提供相关资源存储、也不参与其录制、上传等服务。
    > 下载仅供测试,不作商业用途,下载后请于二十四小时内删除,否则产生的一切后果将由您自己承担!
    > 站内提供的所有资源均来自于互联网各大网站及其他论坛用户分享,作品版权属于原作者,仅为个人学习、研究或者欣赏使用

    ------分隔线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